为买房众筹或更名 这些方法风险高

人民网 2016-09-28 08:46:42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“听说谁谁谁又买房了。”这个9月,没有什么话题比房子更热。公交车上、理发店里、理财群中,或朋友聚会上,几乎所有的聊天都围绕着房子而衍生。在限购之下买房,比首付更重要的是购房资格,也就是大家伙儿口中的“房票”。继“假结婚”的空子被堵上之后,众筹买房、合资注册公司、更名或赠予,民间版本的腾挪“智慧”还在

“听说谁谁谁又买房了。”这个9月,没有什么话题比房子更热。公交车上、理发店里、理财群中,或朋友聚会上,几乎所有的聊天都围绕着房子而衍生。在限购之下买房,比首付更重要的是购房资格,也就是大家伙儿口中的“房票”。继“假结婚”的空子被堵上之后,众筹买房、合资注册公司、更名或赠予,民间版本的腾挪“智慧”还在上演。为了买房,所有的风险都可以不管不顾。这种疯狂,让人联想到1637年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。泡沫总有刺破的时候,还想在楼市里大赚一把的人,出手前要更理性一点。

联合买房 众筹900万

9月21日,众筹后的排名前列次看房,因为房屋总价太高,小杰和朋友们决定放弃。

“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,别灰心,这个楼盘不行,咱再看别的。”走出售楼处门口,5个人互相打着气,商讨接下来还能去哪儿踩盘。

在北京已经有一套房产的小杰,10多年前上学时从外地来京,随后父母也随他在京落户,算是无住房之忧的“新北京人”。众筹买房的计划却是小杰较先提出的。

“因为,10年之后你会发现,身边已经进入中产阶级的朋友,都是因为买了房。”小杰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,父亲的一位老同学,前不久卖掉了海淀区的一套学区房,10年前一百多万元买入的,如今近千万元卖出,增值了9倍。“做什么实业能够10年翻9番?”

这个增值故事,极大冲击了小杰的理财想法,而这一轮众口一致的上涨预期,更坚定了他的信念:投资买房。可是,已经用掉了“房票”的他,该去哪里腾挪购房资格?和几个朋友聊天时,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烦恼,想要入市,却不是资格不够,就是现金不够。于是,5个人一致决定,组成众筹小组,每人出资160万元,用其中一个人的“房票”去买房。

“900万元,在城区买套两居室户型,手里放上一年半载,房价只要上涨50%,这笔投资就比任何理财产品都要赚。”小杰说,因为是合伙买房,为了稳妥点,大家伙儿不倾向于使用贷款,否则收益率也许还能更高。

当然,亲兄弟也要明算账。在组成同盟之时,众筹小组就已约定好了将来的收益分成比例,使用了“房票”的那位朋友分成较多,其余部分剩下四人平分。

为躲避限购 集体开公司

伴随着恐慌情绪在四个一线城市的蔓延,赶紧在买不起房之前再买下一套房,成为一部分购房人或者准备入市者的想法。而在限购之下买房,和首付同样重要的还有购房资格。记者发现,除了“假离婚”、“假结婚”之外,更多民间版本的购房资质腾挪之法,也被购房人提了出来。

集资以公司名义躲避限购,就是记者在某个群中所看到的方法。按照设想,由几位认识的朋友共同出资,组建注册一个公司,出资人共同担任公司法人。然后,以公司名义在北京购房,由此避开个人买房需要购房资格的“限购”门槛。按照较新的税收政策,公司购房还可以作为进项抵扣一部分成本。待房价上涨之后,再以公司名义将房产卖掉,然后作为公司收益平分给几位法人。

“虽说以公司名义买房,交易税费成本较高,但避免了个人之间的信用风险。”按照提出者所说,以公司名义买房只是时间成本较长,但并无任何违约风险,“实在不行,就像上市公司那样,以资本抵债的名义将公司名下房产卖掉,一下子就追回收益了。”

ST宁通公司两套北京学区房增值16倍的故事,是上一周群里讨论最多的事情之一,集体开公司买房的想法,也受到了ST宁通卖房的一点儿启发。“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,辛辛苦苦做实业不如轻松倒腾房子,买房才是较好的投资。这些年,少有没骗你的,也许就是你当初看房时喊涨的那位售楼小姐。”

半年能赚40% 就可忽略风险

众筹买房,在房地产领域算不上新鲜词儿。2015年,随着各种众筹事物的兴起,众筹买房也被提了出来。

从定义上说,所谓众筹买房是指以投资或投机为目的,多人凑齐房款或首付款,共同签订合同,在合同中约定以其中一名出资人名义购房,约定房价上涨到某个点时抛出,获利按出资比例或其他方式分成,以降低投资或规避政府限购、贷款政策。

所不同的是,如果说2015年人们对于众筹买房还只是谈论的成分较多,近期的楼市中,伴随着房价的上涨,也开始有大胆的投资人将众筹买房付诸到实践之中。

这其中,甚至不乏有房地产从业人士。经纪人小陈最近就在寻找一位愿意出资买房的“众筹”伙伴,想要拿下一套三环的小户型二手房。“我是长年帮着买家卖家买房卖房的,一眼就能看出哪套房子卖得便宜。”小陈私下告诉记者,这套房由于此前一直被业主拿来办公出租,转租为售后,报价要比同区域的纯住宅便宜40%,“但从产权上说,这套一样是70年产权,所以只要半年,便宜出的40%就能转化为盈利。”

和普通购房人不同,对于众筹买房可能遇到的风险,小陈并非一无所知。比如,因为房屋产权登记在一人名下,如果发生产权登记人私自决定卖房的情况,作为出资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。只是,权衡利弊后,他还是觉得此路可行。

“购房资格我其实是有的,可首付着实不够,所以,只需要找一位共同出资人就可以了。”作为得益于房价上涨的经纪人,抛开工作身份,小陈私底下也会说,如今北京的房价太高了,普通工薪阶层很难用一个人的工资完成购房行为。可即便这样,每个人都还愿意买房,“至少,在泡沫破灭之前,还可以赚一笔。”

更名、赠予 也都用上了

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倒腾购房指标,同样也被一些购房人提了出来。单身青年小磊这两天就在考虑这个方法的可行性。

小磊名下有一套小房子,可看着这波楼市的行情,他总想再入手一套房子,这样一套拿来自己住,一套留给父母住。“我粗略算了下,我手头的现金加上父母存的钱,努一努,够付一套房子的首付。”小磊说,眼下的难题是,他自己仅有的一套购房指标已经用完了,而父母名下虽然仍有购房指标,可由于两人已接近退休年龄,无法从银行获得房屋贷款。

“如何才能两全?”犯难之间,小磊想到了一个过渡的方法:先办理一个直系亲属房屋赠予,将他名下的房产赠予给父母,由此将产权过渡到父母名下。这样,他的购房指标就可倒腾出来了,接着就能用这个新得的指标去贷款买房。

“直系亲属房屋赠予,就是有一个契税成本,差不多十几万元的样子。”小磊觉得,虽说十几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,可如果未来两套房子能够升值,这十几万元就不算白花。

类似的,上周起在北京二手房市场也正式执行的“房屋交易中房产证必须有具备购房资质一方的名字”的新政策,却也让不少家庭看到了夫妻之间还可以办理更名的这一途径,先更名、再离婚,这几日也被不少夫妻讨论着。80后的小夫妻小杨,这两天就和老公讨论着更名之后“假离婚”的可能细节,因为小夫妻手上有100万元现金,却不够作为二套房的首付,只有离婚后其中一人变为单身,才有可能买得了一套房子。

“再不上船,即使有船票也没意义了。”都是高学历的两个年轻人,自诩自己既不是疯狂的投资客,也不是焦躁的中产阶级,只是,当房子要承载的是家庭、户口、财富流动的差异甚至下一代的教育,似乎谁也不能免俗,没有房子,也许就没有了安全感。

小杨说,他们下一步要去做双方父母的工作,告诉他们为什么两个人需要为了一套房子先去办理一次“离婚”手续,并让老人们相信两个人并非感情不睦。在各自的家乡小城,还没有年轻人会为了买房子而去“假离婚”。

热点楼盘动态:   [弘仁里]红人街30-190㎡商铺咨询中   [天成明月洲]名人植物园豪宅全城热销   [嘉禾一方花园]三期咨询中预计2018年交付   [建投御河新城]现主推70-200㎡商铺   [荣盛香堤荣府]商业热推起价12000元/㎡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