沧州运河市区段20余处遗存留住乡愁 老街再现烟火气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当前,沧州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在有序推进,但也有人担忧:那些文化记忆会不会被“湮没”?市大运河办公室负责人的解释,让人们打消了顾虑:按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关规划,20余处物质文化遗存将全部保留或修复,为大运河留住乡愁、延续文脉。
历经千年的京杭大运河,穿越沧州215公里,滋养着这一方土地和百姓,更留下了众多历史遗存,仅市区段约60平方公里的辐射区域内,就有20多处,其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处。这些遗存包括沧州面粉厂旧址、沧州铁路给水所旧址、建于1973年的沧州大化工业厂区、幞头城旧址、水月寺遗址,以及名声在外的南川楼、朗吟楼遗址等。
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,沧州坚持保留特有的地理文化特色,汇聚人气、商气,使其成为大运河畔“文明的乡愁”。
据悉,极具代表性的南川楼片区内,将保留原有街巷肌理,按照统一风格、统一风貌,提升改造成文化商业街区,提升文化味,再现烟火气。在南川楼村住了30多年的杨桂敏说:“最怀念春天运河边的槐花香。听说这一片能够保留原来的风貌,今后还能看到老街老巷、老房老树,非常欣慰,也非常期待。”
“危楼新建枕芦洲,过客登临即胜游。”“无边春水向东流,飘洒微风吹入楼。”这是古代文人为南川楼、朗吟楼留下的诗篇。运河区南川楼社区党委书记吴崇圣说,大运河市区南部的南川楼片区,就是明代名楼南川楼、朗吟楼遗址所在地,在大运河文化带规划中,将新建南川楼、朗吟楼,复现二楼历史风貌。不久的将来,这两座明清风格名楼将“重生”于运河岸边。届时,市民可登高览胜,尽享大运河美丽风景。
除了南川楼片区,运河周边村庄的名称也将被保留。例如,南关口村、张家坟村等与运河渡口、名人、民俗相关的这些村名将被保留,成为沧州百姓的记忆点,继续作为滋养运河文化、沧州文化的养料。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遗存,则通过考证、挖掘后再做规划。
遵循“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”的行动指南,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还将勾连起农耕文明、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。市大运河办相关人员介绍,市区北部将有展现大运河农耕文明的河堤滩地,有体现生态文明的园博园,有利用大化工业厂区建设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公园,这是几个不同时代文明叠加碰撞的区域,会给人一种穿越的奇妙体验。
来源:沧州日报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